.
      为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组内学术氛围,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特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开展一场思考的碰撞。10月30日下午2点,在环境学院教工之家,第一期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了2018级博士生于志昊进行了对于其研究方向以及如何发文章的分享。本次学术沙龙的主持人为2019级博士生付凯旋。
      首先,吕学斌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讲话,他表示课题组内学术沙龙的开展是为了加强组内相互了解,相互借鉴,不同课题之间可以交叉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同时学术沙龙的举行也有利于组内团结氛围的持续。
      于志昊师兄首先就怎么样写文章、发文章进行了介绍。于师兄认为科学可以分为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大部分人都处在解决问题的阶段,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相对更加困难,解释性研究深度更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去发现问题然后解释问题。
      在选题思路上,于师兄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主动和老师争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和想投的期刊息息相关。综述选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综述的深度决定了能发到什么层次的期刊;实验选题要学会聚焦关键,并有一定的深度。在阅读文献时要以批判性的文章看待每一篇文章,好的文章有一定的论述,有一定的科学逻辑,要学会学习如何组织文章。最后是如何选择期刊,期刊不仅是科学传播的平台,更是一种产业,有自己的需求,要找到适合自己文章的期刊。
      接下来于师兄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金属担载型中空碳纳米反应器的微环境效应及其生物质加氢应用。生物质基平台分子是连接生物质原料与石油基能源的“关键桥梁”,目前比较新颖的催化材料是MHC纳米反应器(金属负载型中空碳纳米结构)。于师兄表明MHC纳米反应器的空腔限域效应本质上是一种由电子金属—载体作用效应、底物富集效应与底物扩散效应叠加形成的综合性效应,MHC纳米反应器的独特结构与电子特性对其空腔限域效应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在报告之后,于志昊师兄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疑问。于师兄给研一和博一新生提出建议,要阅读大量文献,阅读的越多越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文献,把文献读到一定量后才更容易提出问题找支撑文献做假设。针对韩老师提出的在阅读文献初期很容易读完就忘,于师兄建议要有思考的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知识树,不是单纯的记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知识点。
(编辑:王云翀、王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