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新闻
热烈欢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来访及学术交流


2024年3月13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于兴智主任及各位专家受邀来访并与刘庆岭教授、河北风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学松总经理以及韩瑞副教授针对公司工厂的现存问题、前沿技术、可行方案等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我组宋春风教授当选中国化工学会中日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3年11月27日,中国化工学会中日交流工作委员会换届会暨第二届第一次工作委员会会议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议由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教授主持,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任马光辉院士、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戴国庆以及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委员们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按照议程依次选举产生了中日交流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我组宋春风教授成功当选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我组师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并获颁“Outstanding JES Publication Award”


2023年11月18日-21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健康环境 宜居地球”(Healthy Environment & Habitable Earth)为主题,围绕双碳目标、环境与健康,以及水、土、气、固废相关的环境分析、界面过程、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环境政策等多个领域共设置94个分会场,参会人数近万人。
我组师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和大连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并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于10月20日-22日在辽宁大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主题设立了十个分会,1100余人莅临参会,共同探讨交流展示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领域内的最新思路和成果。
我组师生参加第二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并做报告



2023年9月22-24日,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协办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大会”在青岛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旨在探讨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搭建CCUS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对话平台,研讨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CUS技术发展路径建议。
天津大学刘庆岭教授团队在《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综述



近日,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庆岭教授领衔的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以题为《Intergrowth Zeolit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sis》的综述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REVIEWS》(IF = 62.1, DOI: 10.1021/acs.chemrev.3c00373)上发表。2021级博士生王延华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庆岭教授、刘彩霞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大气团队主讲的《大气污染控制》课程喜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3年8月18-22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在浙江大学举办。本届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新”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学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热烈欢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刘福东教授到天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7月27日,我院吕学斌和刘庆岭教授有幸邀请到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刘福东教授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刘福东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New concept environmental catalysts with controlled local coordination 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的学术报告。
我组刘庆岭教授受邀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并作邀请报告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于2023年7月21-25日在昆明市召开。“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是我国催化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双碳战略的催化科学与技术”。
我组师生参加“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并做报告



6月20日,为期4天的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年会以“新征程·新使命”为主题,设立64个学术分会,13个专题论坛,交流论文9588篇,再创历史新高。年会期间共安排大会特邀报告2个,分会主题报告218个,分会邀请报告1564个、分会口头报告2107个,快闪报告251个,墙报展示4291个。
刘庆岭教授受邀参加“第六届移动源低碳节能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并做报告



2023年7月6-7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移动源低碳节能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
我组宋春风教授受邀参加“第十届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7月9-11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办。
我组宋春风教授受邀参加“大气环境催化技术学术交流会”并做邀请报告



2023年5月26日,由北京科技大学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大气环境催化技术学术交流会”在石家庄成功召开。我组宋春风教授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以“非常规CO2捕集及资源化”为题作邀请报告。
我组宋春风教授一行赴陕西省神华市进行交流访问



双碳背景下,协同推进产学研融合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在神木市创业创新孵化中心的组织下,我组宋春风教授一行赴陕西省神华市进行了交流访问。
热烈祝贺我组博士生连少翰顺利通过答辩



2023年5月22日,“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为博士生连少翰举行了毕业答辩会,此次答辩会的答辩主席为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教授,答辩委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郝郑平教授、四川大学代忠德教授、天津大学刘新磊教授、湖南大学王少飞教授、天津工业大学马小华研究员、河北科技大学段二红教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何雪忠副教授和天津大学吕学斌教授。
祝贺我组博士研究生郑燕飞荣获“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



2023年5月12日,第九届“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学术交流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如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众多优秀学生参加了该项奖学金的申请,经过奖学金评委会专家们的初审和复审。我组2021级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郑燕飞同学(导师:刘庆岭教授)在众多985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们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三等奖。
课题组核心碳捕集技术获“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奖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承办、浙江省科技厅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杭州正式开赛。赛前,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为开幕式致辞,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蒋珍贵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高翔等领导专家现场出席并做精彩报告。
我组宋春风教授主持的“高效低能耗碳捕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2年9月25日,为服务我国双碳愿景,传播CO2减排前沿技术,促进多学科沟通交流,服务产学研合作,我组宋春风教授受《洁净煤技术》编辑部邀请,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举办了“洁净煤‘碳’索(三)——高效低能耗碳捕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学术沙龙”。宋春风教授担任沙龙召集人及专刊客座主编。
我组师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并做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The 11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11th NCEC),于2022年7月25日至29日在哈尔滨举行。本次大会将以“创新环境科学,低碳环保健康” (Innovat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s, Low-carbon Protecting Environment & Health)为主题,充分体现“创新、参与、合作、前瞻”的会议宗旨,会议承办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组师生参加“碳捕集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并做报告



2022年07月21-23日,由国际知名期刊《Carbon Cap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的碳捕集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rbon Cap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CCST 2022)成功于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UK)承办,国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协办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封面综述



近日,刘庆岭教授团队围绕氧空位工程,系统介绍了氧空位工程在设计新型VOCs处理催化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综述的核心集中在氧空位的构建策略、结构表征和催化作用等方面的深入讨论,并对氧空位催化剂构筑、表征及作用机理存在的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提供的研究前景希望有助于指导VOCs降解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机理的理解。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高水平综述文章



近日,我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环境领域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Architecting MOFs-Based Mixed Matrix Membrane for Efficient CO2 Separation: Ameliorating Strategies Toward Non-Ideal Interface》(DOI: 10.1016/j.cej.2022.136290)的文章。环境学院硕士生赵权为论文第一作者,大气团队臧国龙副教授、宋春风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第三次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伴着春天的步伐,第三次学术沙龙在21级博士王延华的主持下,于2022年4月2日下午两点在43教学楼教工之家举行。本次学术沙龙邀请到了21级博士郑燕飞为大家讲解自己是如何同审稿人斗智斗勇,让线上线下的同学都受益良多。
我组学术论文荣获2021年度“E方知库年度论文特等奖”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的“E方知库2021年度最受关注论文评选活动”结束,大气团队在国内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上发表的文章“Recent advances in ionic liquids-based hybrid processes for CO2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获得E方知库年度论文特等奖,该论文也同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生连少翰,通讯作者为宋春风教授。
恭喜纪娜老师荣获“天津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为表彰先进、弘扬典型,充分发挥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的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在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天津大学开展了2021年度校级三八红旗手(集体)评选工作,遴选出一批立足岗位、担当尽责、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优秀女教职工代表。经过层层选拔,我组纪娜老师荣获 “天津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其事迹也被收录在天津大学优秀女教职工风采展活动的“巾帼英姿录”中,以此展现我校优秀女教职工群体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励全校女教职工立足本岗,奉献巾帼智慧和力量,为谱写未来新篇章,创造天大新辉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烈祝贺我组硕士生杨莉哲顺利通过答辩



2022年3月8日,“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为硕士生杨莉哲举行了毕业答辩会,此次答辩会的答辩主席为南开大学陈海军教授,答辩委员有天津大学吕学斌教授、天津大学宋春风教授、天津大学马德刚副教授。组内刘彩霞老师作为答辩委员会秘书一同参加了此次答辩。本次答辩吸引了很多课题组内的同学前来旁听学习。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吕学斌参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木质纤维素高效解聚及高值化利用的绿色过程和机制》



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颁布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对为本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经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市科技局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了2021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13项,天津市技术发明奖10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74项。
天津大学纪娜与大化所李昌志合作发表ACS Catalysis封面文章:水滑石基三维花状Ni2P催化木质素高选择性加氢脱氧制环烷烃



木质纤维素是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利用生物基燃料和材料可以减少环境排放,也有助于改善经济。迄今为止,从生物质中获得的木质素的商业应用较少;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人员都在努力提高其附加值。木质素转化的商业化产品中,只有少数酚类化合物,如阿魏酸(318吨/年)、香兰素(3000吨/年)等。环烷烃是生产尼龙的关键前体。环烷烃可以与传统汽油的混合,有以下优点:提高密度和体积加热,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并减少颗粒物。此外,环己烷是广泛的有机转化和共沸蒸馏的潜在溶剂。在目前的情况下,木质素转化为环烷烃是最有希望的增值选择之一。
纪娜课题组ACB:高温稳定Mo-Co9S8Al2O3催化木质素定向转化制取芳烃



进入21世纪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人们迫切需求寻找可再生的清洁燃料来替代或补充传统化石能源。生物质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是唯一能提供液体生物燃料的可再生资源。相比传统的石油基航油,生物航油的巨大优势在于使用过程中CO2的排放在生命周期内呈中性,能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木质素的结构和特性使之在制备环烃化合物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若能选择性断裂其结构中的C-O及C-C键,就可以有效地将木质素降解为含1-2个苯环的单体或者二聚体小分子,进一步通过催化加氢脱氧则可转化为含有合适碳数(C8-C16)的航油燃料。
“钼”已成“粥”,惺惺相“锡”-构建低聚MoO3溶入SnO2晶格,助力木质素高效转化制取酚类化合物



过渡金属氧化物如ReOx,MoOx,WOx等在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出表现出良好的活性,能够在氢解反应过程中有效地裂解C-O键的同时较完整地保留芳香环结构。其中,研究发现氧化钼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部分还原生成更多的酸性位点以及氧空位促进氢解反应的发生。目前MoO3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主要是掺杂如Ni,Pt,Co等具有优异加氢活性的金属,通过金属-氧化物协同作用提高其催化活性,但是该方法往往会改变催化剂的选择性,从而容易导致产物完全脱氧生成芳烃或环烷烃化合物。为了选择性地断裂木质素结构中的C-O键制备单酚化合物,设计合成具有更多酸性及氧空位的氧化钼催化剂,是提高其本征加氢脱氧活性的关键。
“空”前绝后,非你莫属丨天津大学纪娜团队CSC封面文章——“空位工程”在木质素衍生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中的应用综述



在过去十年中,化石燃料的消费急剧增加,可再生生物质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的催化加氢脱氧(HDO)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空位工程是开发高效催化剂的新途径。氧空位和硫空位在杂多酸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氧空位最早是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研究人员发现氧空位可以作为反应位点,改变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的电子和化学性质。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封面文章:界面增强氧空位的泡沫铜整体式催化剂CoCuOx用于VOCs催化氧化研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质,不仅造成许多环境问题,而且危害人类健康。催化氧化法是最有潜力的处理技术之一,开发高效稳定的整体式催化剂对于挥发性有机物去除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由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非贵金属氧化物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其制备过程易出现团聚,导致活性降低。此外,载体也对催化剂性能产生影响。泡沫铜由于其三维通道和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在各种催化剂载体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泡沫铜较低的表面积不利于活性物质的分散,减少了氧化铜与活性物质之间多相界面的生成,限制了整体催化剂的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碳中和专委会2021年度委员会会议顺利举办



2021年12月31日,由我组宋春风教授牵头组建的“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碳中和专委会”(简称碳中和专委会)成功举办了2021年度委员会会议,由于疫情原因,会议采用腾讯会议形式线上召开。此次会议由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碳中和专委会主办、天津市青年工作者学会协办。
紧跟往昔步伐,第二次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紧跟往昔步伐,第二次学术沙龙于2021年11月27日晚18点30分举办于天津大学环境学院43教B504,2019级博士付凯旋总负责并主持了本次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2017级博士刁新勇师兄为大家介绍他的科研经验以及学术成果,刁新勇师兄以幽默风趣的口吻,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带给大家一场别开生动的学术沙龙。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船舶柴油机尾气中碳烟催化氧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是全球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作为主要污染物构成严重的环境威胁,增加了人类健康的风险。鉴于船舶航运的特殊性,DPF采用被动再生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第一次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为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组内学术氛围,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特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开展一场思考的碰撞。
大气团队近日捷报连连,相继斩获两项创新创业比赛大奖



一、我组何丽君和王雨禾代表大气团队荣获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一等奖。二、大气团队荣获保定国家高新区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举行2021年迎新素质拓展团建活动



金秋十月,凉风习习。为了迎接新同学,提升团队凝聚力,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举行了2021年迎新生素质拓展团建活动。课题组刘庆岭、马德刚、吕学斌、纪娜、宋春风、韩瑞等几位老师带领60余名同学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木质素胺化增值——多相催化从木质素衍生化学品制备苯胺和苄胺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巨大的天然酚类聚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含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在化工合成领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含氮化学品是一类刺激现代人类社会蓬勃发展的化工产品,其传统合成过程几乎完全依赖于不可再生化石资源,因此加剧了潜在的全球气候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祝贺我组博士生郭铭玉、硕士生郑燕飞、毕雅莲、胡晓芳获得2021年天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奖



近日,经过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我组刘庆岭老师指导的博士生郭铭玉、硕士生郑燕飞;刘彩霞老师指导的硕士生毕雅莲及宋春风老师指导的硕士生胡晓芳所完成的毕业论文荣获评校优秀学位论文。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国际期刊《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封面文章—限域结构催化剂在VOCs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合成、表征和应用



限域型结构催化剂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固定活性相,保证活性相组分分布均匀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其高温烧结和阻止其中毒,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因此,近年来,这类催化剂在各个催化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然而,对于此类催化剂用于VOCs催化氧化领域的研究进展还没有被报道过,本文首次报道了常见的限域结构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以推动催化领域催化剂设计方面的发展。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在中空碳纳米反应器微环境调控促进生物质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组内吕学斌、纪娜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李东等团队合作发表研究文章,基于生物质基乙酰丙酸加氢探针反应解析了MHC纳米反应器空腔限域效应的形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我组宋春风教授受邀参加“Near Zero-Carbon Combustion Technology”国际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6月21-23日,我组宋春风教授受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清洁燃烧研究中心(Clean Combustion Research Center)邀请,参加“Near Zero-Carbon Combustion Technology”国际会议,并在线上作了题为“Cryogenic CO2 capture technologies and its application”的大会邀请报告。
我组何丽君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优秀口头报告奖

2021年6月18-20日,由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承办,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在上海举办,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组刘庆岭教授受邀参加“环境(催化)材料”专题,并发表题为“VOCs低温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之原位碳限域氧化策略”的报告,我组三名研究生何丽君、王慧君和臧玉超分别做口头汇报,其中博士生何丽君荣获优秀口头报告奖,其汇报主题为“The anchoring of A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perovskite improves the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大气组与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果发表


目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在微粒质量和数量控制方面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下,正成为发动机排气系统必不可少的部件。然而,采用DPF也加速了由于颗粒收集而增加的流动阻力。为了避免颗粒沉积物在排气管内形成高背压,必须定期或连续清除积聚的颗粒。碳烟氧化反应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它直接决定了DPF再生过程。
热烈祝贺我组博士生吕双春顺利通过答辩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为博士生吕双春举行了毕业答辩会,此次答辩会的答辩主席为天津工业大学梅东海教授,答辩委员有南开大学陈海军教授、南开大学王卫超教授、天津大学陈玖斌教授、天津大学赵玉军教授、天津大学宋春风教授。组内韩瑞老师作为答辩委员会秘书一同参加了此次答辩。本次答辩吸引了很多课题组内的同学前来旁听学习。
南京工业大学段金贵教授应邀到大气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


2021年5月28日上午,应课题组宋春风教授的邀请,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段金贵教授来访环境学院并做了题为《气体分离导向MOF新材料创制》的学术报告,课题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大气组教师赴西安参加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自199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盛会,已成功举办24届。天大环境大气团队自2013年由刘庆岭教授组建以来,团队师生每年均积极参会并就课题组的研究特色以及大气污染物净化、温室气体减排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与国内同行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发出天大大气声音,打造天大大气品牌。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含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OVOCs)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观察到莲蓬能够很好地分散莲子。于是设计了“原位碳限域-氧化”策略,即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进行两步热解,利用其在惰性氛围衍生的碳物种对金属氧化物生长进行限域,制备具有充分暴露氧空位的超小MnOx纳米粒子(5.6 nm)。实现在低温下丙酮的去除(T90 = 167 ℃)。此外,MnOx在长期、循环、耐水和耐硫等测试中也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这项工作不仅制备了一种很有前途的去除VOCs的材料,而且为合理设计氧空位丰富的超小纳米颗粒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新策略。
CCTV科教频道播出我院宋春风教授录制的《捕捉二氧化碳》科普节目


我组宋春风教授受央视科教频道(CCTV-10)邀请,参与了该频道“透视新科技”栏目录制。节目中,宋春风系统讲解了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领域的总体背景及最新科技成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前沿进展、二氧化碳利用及资源化前景等热点话题,为公众了解碳减排知识、掌握低碳理念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识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组宋春风教授荣获“天津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近日,天津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落下帷幕,经过预赛和决赛两阶段的激烈角逐,我组宋春风教授获得二等奖(正高组)、教学学术创新奖、优秀基层团队组织奖3个奖项。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CVOCs)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本研究以工业常见的含氯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DCM)为目标污染物,制备合成Pt-Co/HZSM-5三元催化剂,对DCM的催化氧化行为及机理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 16.683)上。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举行硕士生毕业答辩会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为2018级硕士生举行了毕业答辩会,此次答辩会分为两个小组(大气组和生物质组)同时进行。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吸附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雾霾、光化学烟雾、臭氧等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是造成雾霾及臭氧(O3)的重要污染物。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获评“天津大学2020年劳动竞赛示范集体”荣誉


12月4日,学校召开第八届教代会执委会第23次全体会议、第十六届工会委员会第22次全体会议。经两委会审议通过,拟表彰天津大学2020年劳动竞赛示范集体10个,"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位列其中。
我组宋春风老师获得天津大学2020教工示范岗称号


近日,我组宋春风老师在卫津路校区举办的天津大学2020年“五比双创”劳动竞赛成果展示评选会中获教工示范岗称号。
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组织2020年秋季迎新素质拓展团建活动


2020年秋季,为促进新同学更快更好地融入课题组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于天津市光合谷恒远CS拓展训练中心开展素质拓展团建活动。
“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船舶尾气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严重问题。沿海城市船舶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尤其是氮氧化物的超标排放,已经引起国内和国际广泛关注。
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在关于可挥发性有机气体高效处置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在关于可挥发性有机气体高效处置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Langmuir》作为封面文章刊发。
祝贺我组博士生韩金峰获得2020年天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近期,经过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我组刘庆岭老师指导的博士生韩金峰所完成的《柴油车尾气脱硝新型小孔分子筛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评价》一文获评校优秀学位论文。
祝贺我组硕士生葛云丽获得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论文奖


近期,由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落下帷幕,我组刘庆岭老师指导的硕士生葛云丽所完成的《丙酮低温催化氧化的新型Ce/Mn掺杂贵金属催化剂制备与评价》一文获评优秀论文。
不负寒窗,一朝锋芒——记韩金峰博士、郑善滨硕士线上毕业答辩会


2020年5月30日,我组博士生韩金峰、硕士生郑善滨通过线上答辩的方式进行了毕业答辩,本次答辩邀请了业界权威学者严格把关,最终评审团经过讨论研究一致同意两位同学顺利毕业!毕业只是一小段旅程的停脚点,相信两位同学未来会再接再厉,走向更广袤的天空,向着自己的目标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不负数年寒窗,一朝显露锋芒。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团队在国际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发表补充封面文章


团队通过对Bronsted酸和Lewis酸活性位点的合理调控开发了新型系列HZ-ZrP多功能固体酸催化剂,实现了糠醛到乙酰丙酸烷基酯和γ-戊内酯的一锅转化,目标产物的产率达到了93.8%。动力学研究表明,HZ-ZrP催化剂能够获得较低的表观活化能(Ea = 27.05 kJ mol-1)。同时,循环试验证实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
祝贺我组硕士生郑燕飞文章被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接收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CoCe-MOF为原料热解合成CeO2/Co3O4催化剂的简单方法。以丙酮为探针分子,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并研究了MOFs前驱体中铈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丙酮氧化的作用机理。该论文为VOCs去除中高效稳定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我组博士生韩金峰、硕士生郑善滨拟于2020年5月30日进行线上毕业答辩


鉴于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我组决定2020年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采取线上答辩的形式进行,并邀请相关学者、专家严把答辩质量,确保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组宋春风副研究员在国际期刊《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封面文章


该团队以聚醚嵌段聚酰胺为基质膜材料,以氨基改性后的碳纳米管为负载剂,探究了溶剂的类型对膜制备过程中负载剂分散和膜CO2 / N2分离性能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制备的混合基质膜具有优良的气体分离性能,其结果接近罗伯森上限,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燃烧后碳捕集膜材料。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吕学斌/纪娜课题组在乙酰丙酸双功能催化合成γ-戊内酯的固体酸载体效应方面研究发表综述文章


该文章首次对该双功能催化体系的固体酸载体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剖析并讨论了其对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面向整体性能提升的改善策略。
环境学院在可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泡沫镍的整体式超稳环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整体式蜂窝催化剂活性组分在高空速下容易脱落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为非贵金属超稳催化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宋春风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发表封面文章


团队长期致力于CO2的高效捕集及资源化领域研究。该研究表明碳酸氢盐可作为CO2吸收和生物转化的纽带,可能是替代传统CO2捕集及资源化技术的一种极具前景的选择。
段浩然博士后研究员回母校做学术报告


2019年12月30日,我组邀请段浩然研究员作以“Existence of NOB in Raw Wastewater and its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Mainstream NOB suppressions”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第一届中日 “CO2高效捕集及资源化”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年12月7日,第一届中日“CO2高效捕集及资源化”研讨会在天津大学新校区环境学院43-B506顺利召开。
祝贺我组预聘教师韩瑞老师文章被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期刊接收


本研究通过“限域空间气相化学沉积”方法在CaO表面沉积上抗烧结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有效抑制了高温条件下CaO表面粒子的迁移扩散,提高了CaO的抗烧结性能。该研究为高性能钙基储热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祝贺我组博士生韩金峰文章被Green Chemistry杂志接收


该论文对固体废弃物中Al源组成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进行剖析,发现四面体铝和八面体铝的协同作用是影响其快速合成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分子筛的快速合成和固体废弃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环境学院博士生荣获第13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未来科学家奖”


课题组博士生郭铭玉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13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中荣获“未来科学家奖”,其汇报主题为“Study on Cr-base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catalysts for NOx treatment of marine exhaust gases”。
我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船舶尾气高效脱硝技术及关键材料研究”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召开


项目围绕船舶尾气高效脱硝技术催化剂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开发具有低温活性、低温抗硫性能、环境友好和体积小等特点的船舶尾气高效脱硝材料与技术。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在燃气锅炉尾气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团队通过共沉淀法设计制备了应用于燃气锅炉尾气处理的Mn基新型催化剂体系,该系列催化剂材料对于解决低温高水氛围下的氮氧化物去除开辟了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我组研究生葛云丽、赵倩文章被Applied Surface Science杂志接收

该论文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浸渍法制备了系列PdMn/TiO2催化剂,并以丙酮为探针反应物,开展了催化剂活性位的考察、以及催化剂稳定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为Pd基催化剂在VOCs领域的探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祝贺我组博士生韩金峰文章被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杂志接收

该论文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通过超声预处理快速合成了SSZ-13分子筛。该方法的提出为减少煤矸石的环境危害以及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祝贺我组已毕业硕士生葛云丽发表SCI论文

我组已毕业硕士生葛云丽论文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期刊。
岁月静好,不急不躁——记赵倩博士毕业答辩会

2019年5月22日,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迎来了首位博士生赵倩同学的毕业答辩会。
光明日报:天津大学在船舶尾气处理技术上取得突破

开展船舶尾气处理的关键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对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推进我国绿色航运发展和船舶节能减排、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科技日报:新型催化剂为国内船舶尾气处理补短板

本课题组科研团队通过简单易行的沉淀法,成功设计制备了基于氧化铬的新型催化剂体系,可应用于船舶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处理。
我院在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通过设计具有高分散活性位点的微观结构,开发了一系列非贵金属催化剂,不仅解决了催化剂起火温度高的关键技术问题,还解决了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寿命低、耐水性差的技术难点。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在船舶尾气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资助下近期在船舶尾气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组刘庆岭老师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期报告会

5月10日至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期报告会在北京市召开。
热烈祝贺我组获评2017-2018年度青年文明岗

2018年04月11日,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被评为2017-2018年度青年文明岗。
热烈祝贺我组博士生李晓云顺利通过答辩

2017年12月13日,本课题组的诸位老师与邀请的五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聚43楼5层会议室,举行李晓云博士的毕业答辩会。
热烈祝贺我组15级硕士生全部顺利通过答辩

2017年12月4日,风和日煦,天朗气清,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的诸位老师与在读的研究生共聚43楼圆形报告厅,举行2015级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会。
我组博士生李晓云论文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期刊

本文采用γ-戊内酯为溶剂,超低浓度硫酸为催化剂的体系用于玉米芯制取糠醛的反应过程,糠醛的最大产率高达99.5%,在190℃反应20min,0.10% 硫酸为催化剂。并且研究了在γ-戊内酯中玉米芯制取糠醛的动力学,计算了反应活化能。
我组宋春风等老师的文章被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杂志接收

该论文综述了现有单一CO2捕集技术存在的缺陷,指出两种或多种技术间的复合即复合技术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复合技术捕集效率高、能耗低的优势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大量综述了基于吸附、吸收、膜分离和低温的多种复合技术,总结了其优势和挑战,为此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课题组刁新勇同学荣获第一届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

在第一届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中,课题组刁新勇同学入围选定口头汇报,并获得“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
课题组吕学斌老师所指导“挑战杯”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特等奖

近日,我课题组吕学斌老师指导的作品《大学校园废弃物分类处理及其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调查研究--以台湾和大陆高校为例》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祝贺我组博士生刁新勇文章被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杂志接收

我组刁新勇等人的文章《MgFe hydrotalcites-derived layered structure iron molybdenum sulfide catalysts for eugenol hydrodeoxygenation to produce phenolic chemicals》被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接收。
我组纪娜老师获得“十佳杰出青年(教工)”称号

2017年5月15日下午,天津大学第二十三届“十佳杰出青年(教工)”评选终评暨事迹访谈会在大通学生活动中心圆满落幕。
我组教师参加高校环境类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

11月5日至6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高校环境类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Niklas Hedin教授应邀访问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

2016年9月20日上午11时,应刘庆岭教授邀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Niklas Hedin教授访问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
我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

日前,国家陆续公示了2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其中我校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主持的“船舶尾气高效脱硝技术及关键材料研究”名列其中。
【我和我的班主任】感谢陪伴 有你真好

——记天津大学环境学院2014级环境工程1班纪娜老师
课题组赵倩同学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于2016年5月28日、29日在同济大学圆满落幕。
我课题组招收博士后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现因研究工作需要,拟招聘博士后2~3名。
我课题组学生获奖公示

我课题组多名学生获得校级奖项,以及多项个人单项奖,特此公示表扬,希望获奖的同学再接再厉,没有获奖的同学继续努力!
我课题组论文荣获2015年ISHVAC-COBEE“最佳海报奖”

近日,在7月12日-15日召开的2015年ISHVAC-COBEE国际学术会议上,我课题组郭铭玉同学的论文”A short Review of Treatment of Marine Diesel Engine Exhaust Gases(Mingyu Guo, Zhenchao Fu, Degang Ma, Na Ji, Chunfeng Song, Qingling Liu)”荣获“最佳海报奖”。
我组吕学斌老师荣获2014年度天津市教育工会“金点子”奖

近日,我院吕学斌老师的《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提案被天津市教育工会授予2014年度“我为教育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金点子”奖。……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曹鸿鸣博士及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朗光辉董事长一行访问课题组

2015年3月26日,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曹鸿鸣博士以及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朗光辉董事长一行访问课题组,双方就校企科研合作、联合实验室、学生产业实习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2014-10-22 华中科技大学李显副教授访问课题组。
10月20日上午,应刘庆岭教授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显副教授来我课题组访问,李显副教授在24楼小会议室为环境学院的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并于会后参观访问了环境学院环境与能源催化课题组。报告会由刘庆岭老师主持,纪娜,马文超程占军等青年老师出席。……
2014-10-11 国际知名杂志《Carbon》原副主编邱介山教授访问课题组。
10月11日上午,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庆岭研究员邀请,国际知名杂志《Carbon》(影响因子6.16)原副主编邱介山教授访问我院。邱介山教授在24楼大会议室为学院的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并讲授了如何在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报告会由刘庆岭研究员主持。……
研究成果
成员介绍
刘庆岭,博士,教授
Tel: 022-8740-1255
E-mail:
liuql@tju.edu.cn
个人简介:200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08-2010年就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2011-2013年就职于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工...
成熟产品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B201 邮编:300072 Email:liuql@tju.edu.cn
Copyright © 2014 . 版权所有:天津大学环境与能源催化课题组